水稻矮缩病又称普通水稻矮缩病,是由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的病毒病,其中以黑尾叶蝉刺吸植株传播病毒为主,主要发生于南方水稻区,特别是三系稻容易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矮缩病中的新病种,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主产省均会发生,其传毒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在谈如何预防之前,先谈谈如何正确识别水稻矮缩病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发病规律。
一、水稻矮缩病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要点
水稻矮缩病识别要点: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病叶症状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
①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
②扭曲型,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状缺刻,色泽淡黄。孕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点条,穗颈缩短,形成包颈或半包颈穗。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要点: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不同生育期发病的症状略有差异,在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硬直立,叶色墨绿,根系短而少,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分蘖期发病,植株明显矮缩,部分植株早枯死亡,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高位分蘖、茎节倒生有不定根,叶背和茎秆上有纵向短条状乳白色瘤突,穗颈短缩,结实率低。穗期发病,植株严重矮缩,不抽穗或抽包颈穗,穗小颗粒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
二、水稻矮缩病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规律
水稻矮缩病的发病规律:在水稻分蘖期前较易感病,带毒虫量是影响该病的主要因素。稻苗嫩、虫源多而发病重。冬春暖、富秋旱利于发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规律:在水稻上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发病高峰为秧苗期侵染,在大田移栽后10-15天发生,第二个高峰为大田初期侵染,在齐穗前后发生。
三、如何预防水稻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种子处理,种子浸种催芽破胸后用吡虫啉种衣剂+碧护拌种后播种,也可选用噻虫嗪+碧护混合撒在种子上,充分翻匀后播种。
2、秧田期抓好叶蝉和白背飞虱的药剂防治,控制叶蝉和白背飞虱的虫量,防止传毒。若为拌种处理的秧苗在2-3也期喷施一次要,移栽前3-5天再施一次“送嫁药”,可选用宁南霉素+噻虫嗪进行防治。
3、抓好大田初期防治,栽后约10天,结合防治其他病虫施防治一次飞虱,另外孕穗期用吡蚜酮+宁南霉素“压前控后”。穗期结合病虫害用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飞虱。
4、对于水稻直播田,可在茎叶除草时混用宁南霉素+噻虫嗪进行防控,后期同大田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