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妍副研究员介绍茶岭遗址水稻遗存项目研究成果。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何时传播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通过对广州茶岭遗址的最新研究发现,茶岭遗址的水稻遗存直接测年结果为距今4477年,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直接测年最早的水稻遗存,由此也证实:水稻至少在距今4400年已经到达了珠江三角洲的北部。
领衔茶岭遗址水稻遗存项目研究的中科院古脊椎所吴妍副研究员10日下午在北京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茶岭遗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盘铭里西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茶岭遗址发掘面积达3113平方米,其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174座、灰坑(含窖穴)130个,出土陶、石、玉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00多件。从文化特征上来看,该遗址与粤北石峡文化关系较为密切,总体面貌上属于石峡文化的范畴,同时又具有自身区域特点。
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下,她指导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夏秀敏等挑选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部分灰坑和遗址典型剖面,分别进行大植物浮选和植硅体分析,其水稻大植物遗存直接测年结果为距今4477年。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至少在距今4400年前,茶岭先民已经开始种植以粳稻为主的栽培稻;新石器时代末期,该聚落的生业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先民同时从事水稻种植、采集业和狩猎活动来维持生计;商周时期,水稻的种植规模有所扩大,采集业仍是先民食物来源的重要组成。
科研人员通过对岭南地区的史前水稻遗存进一步梳理发现:新石器时代末期,栽培稻开始出现在岭南地区并获得较大发展,分别在距今5000年、4500年前后传入广东和广西地区,此后在距今4500年左右遍布粤北石峡文化各遗存中,并沿珠江进一步向岭南内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扩散。
吴妍表示,稻作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关于水稻向南传播的路径和时间节点尚有诸多疑问和缺环。茶岭遗址水稻遗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了解水稻在岭南地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在此基础上,后续将深入开展水稻向南乃至东南亚传播的时间、路径等研究。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