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爱立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你好!欢迎来到 湖北爱立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5 |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繁體中文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图]我国科学家破解水稻…
[图]喜讯!湖北爱立发农…
[图]早端午凉嗖嗖,晚端…
[图]我公司应邀出席第七…
[图]科学家发现神奇基因…
[图]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1颗麦粒6项专利——访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颗麦粒6项专利——访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2011/11/5 来源: 作者: 浏览:1838
时间:2006年1月16日 
地点: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楼
向导:尹钧(中心常务副主任)   郭天财(中心副主任)
    平素再熟悉不过的小麦,在这里竟变得陌生起来。 
    这里是位于郑州市农业路62号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望着那些高高低低的仪器、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以及瓶瓶罐罐里不断膨胀的幼胚、嫩绿色的小芽,还有凭借仪器才能看见的DNA(遗传物质),记者简直无法把它们与大田里碧波万顷的麦穗、金黄的麦粒、雪白的馒头联系起来。 
但是,尹钧和郭天财两位教授说,正是这些仪器和大量的幼胚、基因,通过科学家们神奇的脑袋,把它们变成了高产优质的小麦。在产量上最明显的标志,是最近两年连续实现了黄淮麦区万亩连片亩产600公斤的历史纪录,大大超过了我国小麦平均亩产250公斤的水平。质量上最明显的标志,则是我国小麦生产进入21世纪发生的3项重大历史性突破,国产食用小麦首次出口,“郑州小麦”首次列入路透社硬质小麦报价单,优质强筋小麦首次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 
    说来也巧,小麦中心就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上,六层小楼,4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在大厦林立的都市,并不显眼,甚至压根儿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从这里开发出来的98项农业科技成果、18个小麦抗逆基因、一批小麦新品种等,辐射黄淮麦区,造福广袤田野。
时间:2006年1月16日
地点:中心生理生态实验室
向导:尹钧(中心常务副主任) 
    这里是中心的生理生态实验室,科研人员把磨碎的麦粒,经过化学药液处理后,置于一片琼脂糖上,再放入凝胶成像系统内。透过仪器屏幕,便可看见深浅不同的色块。“这就是小麦基因!”尹钧教授说,正是通过这样的分析、检测和对比,他们历经8年努力,完成了“抗穗发芽小麦的创育”。 
    两位教授介绍,小麦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的气候灾害,在我国小麦产区,约有85%的地区存在穗发芽问题。黄淮麦区为穗发芽多发地带,严重地区大面积穗发芽现象三年一遇。穗发芽后的小麦,不仅产量降低,品质恶化,甚至丧失食用、加工价值。但是,由于遗传资源所限,小麦抗穗发芽育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突破性进展,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瓶颈。 
    国麦中心在尹钧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利用现代生物高新技术,通过基因调控手段,研究获得了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小麦新品系,被鉴定为“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2005年完成了在河南省的中间试验,并开始进入生产应用阶段。 
要不多久,困扰世界小麦生产的穗发芽问题,就可以在生产中得到根本解决。
时间:2006年1月16日
地点:中心生理生态实验室
向导:郭天财(中心副主任) 
    一个玻璃柜里面,放着成片成片的巴掌大小的玻璃器皿,仿佛正在不断膨胀着的麦粒,上面生长着鹅黄色的嫩芽。科研人员说,包括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的“豫农949”在内的6个小麦新品种,都是从这里培育出来的。这个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幼苗近直立,叶片较长,生长健壮,抗寒性较好,亩成穗45万穗,产比试验最高亩产达到600多公斤,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 
    有了优良的新品种,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也是关键。因此,国麦中心还研制了重穗型小麦品种“窄行密植匀播”公顷产量超10吨优化栽培技术、大田缓/控释氮肥ZP技术、苗期病虫害新型防治药剂、智能化作物水分信息采集和灌溉预报与决策系统、小麦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等。在国麦中心农业智能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人工智能化灌溉管理的操作系统。它包括3个子模型:即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型、土壤墒情预测和作物耗水量预报模型、灌溉决策和控制模型。有了它,人们就可以根据作物种类、生育阶段、土壤类型、降雨资料、土壤含水量、茎直径变差等信息,进行作物需水量的预测预报,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决策作物灌溉的时间和灌水量。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麦,从培育到种植,从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从收获到加工,竟然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技术,仅近年来就取得科研成果2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从实验室到大田种植,再到餐桌,美味的面食品,竟包含着国麦中心科研人员无尽的心血!
   中心档案   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6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中心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其成员单位为河南省农科院和河南工业大学。2000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命名。
   中心研究涉及小麦的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生理生态、生物技术和品质改良5个方向,先后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转基因植物等各类科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取得了黄淮麦区万亩小麦连续2年亩产600公斤的超高产记录,并实现了国产小麦首次出口、“郑州小麦”首次列入路透社硬质小麦报价单、优质强筋小麦首次实现期货交易等三大历史突破
【字体: 】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如内容有类似或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处理,并感谢您的支持。
上一篇:怪事!印度农民发现 可口可乐可以用作杀虫剂
下一篇:我国高光效超级稻生理育种研究取得新突破
网站首页    | 企业概况新闻资讯产品总汇 人才招聘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湖北爱立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鄂公网安备 42900402000291号    鄂ICP备16023846号-1   鄂ICP备16023846号-2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咨询
热线
服务热线:0728-3326369
在线
客服
微信
二维码
^
顶部